医曼儿医用补水面膜批发价多少钱一箱
By aassdd
at 2020-09-12 • 0人收藏 • 786人看过
医曼儿械字号冷敷贴面膜一手货源《诚招代理微信:bk4392》 面膜批发招代理,一件代发,无需囤货,一手货源直供,绝对绝对正品,无论自己用还是做代理,欢迎咨询,大家一起来挣钱!
原标题:红星调查 | 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文物现身广东某拍卖行?警方已介入
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正)即将于9月13日开拍的“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专场,本应是一个平常的拍卖活动,没想到其中部分拍品在网络引来了质疑:拍卖品中,部分致西南名儒林思进的信札是四川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省图)的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为何会出现在拍卖行?拍卖品是否为赝品?省图知情吗?带着疑问,红星新闻记者试图揭开其神秘面纱。
省图珍藏文物从省图流出被拍卖?
通过崇正官网,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即将于9月13日18:30开拍的“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专场拍品种,出现了数十件近代名人致西南名儒林思进的信札,官方估价在1万~8万元不等,其中还包括著名书法家谢无量、国画大师黄宾虹等人写给林思进的手书,也是本场拍卖的亮点,从崇正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表示“林思进这批信札具有文献史料价值”中可看出,崇正对这批拍品很重视。
但据了解,吴虞、杨庶堪、黄宾虹、周善培、谢无量、张元济、赵熙、冒广生致林思进的信函属于省图的馆藏文物,应存于四川省图书馆。
信札主人林思进是省图首任馆长
林思进是谁?据资料显示,林思进(1873—1953),字山腴,他不仅是成都华阳的文化名人、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还是首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1918年后历任华阳中学校长、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等校教授,以及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等,也是当时“五老七贤”中的重要人物。
据微信公众号“江上说的”披露:“1938年,林思进将黄宾虹、谢无量、陈宝琛、廖平等76位名人写给他的200多通信札汇编整理为六册(经折装,楠木天地板),并亲自题签,是为《鱼雁集》……据相关人士透露,林思进先生藏品分别入藏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鱼雁集》为四川省图书馆藏品。上世纪80年代,林氏后人曾向省图索要《鱼雁集》。”
网友热议不断,拍卖已被紧急叫停
如此重要的馆藏文物,却出现在拍卖会场,自然引起众多网友热议,纷纷表示“必须查证!”
9月10日,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有声音对本次拍品林思进藏书札的来源进行质疑;对于这批拍品的征集、遴选,广东崇正严格按照拍卖程序进行,经网上查证,此批拍品曾经于2005年拍出。经研究决定,对《古逸清芬》专场图录号731-776号拍品进行撤拍。”
今日(9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再次登陆崇正官网,发现关于林思进信札相关拍卖信息已经被撤下,但崇正的微信公众号中关于林思进信札的拍卖消息仍未删除。
15年前就被拍卖过,省图知情吗?
在网友评论中,红星新闻记者发现有人提到:“前几天跟川内的资深行家还在聊这批信札,都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头,15年前这批东西就已经流向市场,现在追谁呢?15年都过去了,省图难道一直被蒙在鼓里吗?”
经查证,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确有其事:这并不是《鱼雁集》第一次被拍卖——早在2005年,上海崇源“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文苑英华专场”中,就将《鱼雁集》(一套六本)以30.8万元的成交价拍卖。而本次预拍文物或许就是2005年那一场的相关拍品,只不过藏家将其拆分后再次拍卖。
馆方回应:警方已进入调查
属于省图的珍藏文物为何会两次出现在拍卖会上?《鱼雁集》被公开拍卖两次,省图是否知情?
今日(9月11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四川省图书馆,试图探索真实情况。
红星新闻:林思进这套《鱼雁集》之前它在我们图书馆这边吗?
相关人员:对呀。
红星新闻:现在还在吗?
相关人员:这个现在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因为现在警方已经介入到这个事情,到时候以警方调查结果为准。
红星新闻:警方介入是因为信札已经不在四川省图书馆了吗?
相关人员:这个目前还不能回复。
红星新闻:你们知道这个事情吗?
相关人员:我们知道这个事情,建议媒体不要报道,免得最后事情有反转。
随后,记者再次联系上四川省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主任牟文兵,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目前警方确实已经介入,相关情况需要等警方调查结果。
拍卖行回应:只要拍品为真,不审核其来历
红星新闻记者随后联系到崇正古籍版本相关工作人员谭树正,对方表示之前并不知情《鱼雁集》为省图馆藏文物,“假如这个东西知道它不正规,我们怎么会拍呢?”
记者又联系到崇正中国书画相关负责人何向民,向其表示省图已经通过警方调查此事,并问及该调查是否涉及拍卖方时,何向民说:“我们作为拍卖方,是通过委托人委托,按照正常法律程序进行拍卖,这个没有什么牵扯,如果牵扯涉案,只要有足够的证据,我们会配合处理。”同时他还表示,拍卖行在拍卖前只会审核拍卖品的真伪,并不会审核其来历。“它(《鱼雁集》)是真迹是没有半点问题。”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相关人员表示的“免得最后事情有反转”真的会有反转吗?红星新闻将持续关注此事。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原标题:报告:中企对欧盟营商环境评价略降,但发展意愿并未减退
近来,欧盟及一些成员国收紧了外商投资和安全审查,从而令一些外国企业对欧盟的营商环境增添疑虑。
10日, 欧盟中国商会与罗兰贝格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在布鲁塞尔联合发布2020年建议报告《迅捷行动,共创未来》。该报告向欧盟机构及成员国提出八条重点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改进欧盟营商环境并长期向好目标,使中国企业获得更对等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机会。报告调研发现,和去年相比,中资企业对欧盟营商环境总体评价略有下降,但仍将欧盟视为全球重要市场,发展意愿并未减退。
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周立红在发布会上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很多在欧中企遭遇经营困难。中欧都面临抗击疫情、重启经济和保障民生的艰巨任务,中国企业能发挥驱动经济增长、助力欧盟早日走出疫情阴霾的重要作用。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认为,中国经济正向国内消费及服务型驱动经济转型,更加关注增长质量而不仅是经济数字。这意味着欧盟企业会更多在中国生产、为中国市场生产。同时,中国企业也将寻求提升制造和销售附加值,拓展海外业务。与欧盟企业合作,将不仅给中国企业带来所需的创新及专业知识,也将增加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中国企业对欧盟的投资会减少吗?”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维南德(Peter Wienand)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我认为,如果我们不考虑疫情因素的话,这不一定会发生。另一方面,对于中欧投资协定来说,重要的是双方都按照规则来行事,遵守公平竞争和贸易原则,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果能够这样的话,我认为我们甚至能看到双方之间的合作变得更紧密,相互投资也变得更多。”
中企在欧发展步伐并未放缓
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对欧盟营商环境综合评分由去年的73分降至70分。和去年相比,受访企业和机构对欧盟政治、经济和产业环境、人才环境三方面评价有所下降。
不过,尽管对欧盟营商环境的评价略有下行,中企在欧发展步伐并未放缓。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欧洲业务实现了数量与规模双重提升。中企在德、意、荷等国企业数量2013~2019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经济产值贡献以及输出专利数后来居上的趋势显著。2013~2019年,中企在德、意等国投资对应经济产值复合增长率已超30%,在欧盟申请专利数复合增长率也达20%,在外资企业中遥遥领先,为欧盟带来经济产值和先进技术等实质收益。
另外,中国企业拉动了欧盟就业,被调研企业中本地员工平均占比达72%,近一半企业九成以上员工为本地员工。华为和中兴在欧洲创造了约2万个本地就业岗位,间接工作机会高达30多万个。报告还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尽管在欧中企出现经营困难,但95%以上企业未在当地裁员。调查甚至显示,如果欧盟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60%的中国企业将计划增加对欧投资,近20%计划“大幅增加”投资。
中资企业的五大关注重点
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成为在欧中企最关注议题。因市场需求锐减、供应链受阻、运输成本大幅提高及人员流动受限等,在欧中企出现经营困难问题。同时,为应对疫情影响,欧盟及一些成员国仍延续相对保守的外商投资和安全审查,并有进一步加强“保护性举措”趋势,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资企业在欧投资和生存。
其次,数字转型和5G安全成为焦点。欧盟委员会的行政指令要求欧盟成员国落实5G安全工具箱战略和技术措施,但近期,一些成员国在未发现技术标准方面的实际问题时,仍将一些中企等非欧盟国家的供应商列为高风险企业,在网络安全审查方面,欧盟也持保守和谨慎态度。这将给欧盟增加时间和机会成本,影响ICT市场活力和供应链全球领先性。
再次,报告称,尽管绿色发展是中欧的共同议程,但部分中资企业仍面临市场进入障碍。报告称,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汽车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时有时会遇到阻碍和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双方标准不一致,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与补贴无关”等实际情况,欧盟政府和企业有时可能难以理解。
报告认为,欧盟叠加审查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企投资的积极性。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投资欧盟企业时,将面临反垄断审查、外商投资审查和外国补贴审查。在类似的欧盟规定中,定性标准多于定量标准。
最后,中企对欧盟市场和政策的理解仍需加强。报告认为,由于欧盟法律框架复杂、语言文化多元,仍有诸多在欧中企面临对法规理解不透彻、交流沟通不畅的情况。在高端人才招募、获得劳动许可和标准互认方面,中企也存在困难。同时,在欧中企有待进一步融入本土化发展,以更加国际化的长远眼光布局欧洲。
给欧盟的八条建议
在报告中,欧盟中国商会向欧盟机构和欧盟成员国提出了八条政策建议,呼吁欧盟在全球动荡新时期,为中国在欧企业创造更加平等的营商环境。
欧盟中国商会称,欧盟应与中国深化政治互信和政治决心,加强远景目标和政策规划对接,为中欧乃至全球经济提供稳定预期。第二,欧盟应携手中国合力推动全球疫后经济复苏,避免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长期负面冲击;并使人人都能获取新冠疫苗等医疗公共产品,在全球层面建立更完善的重大传染病响应防控互助机制。
第三,欧盟应与中方展开网络安全互信对话,签署互信协议,避免网络安全泛化和政治化。随着欧盟5G布局进入关键时期,双方更应着手建立中欧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互信关系,增加网络安全政策透明度;在对市场中的所有供应商进行平等的审查和认证时,启用更为公开、统一、透明的标准,不对特定国家或企业设立针对性标准。
第四,报告建议欧盟秉持公平、开放原则,抵制各种形式的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欧盟及各国政府应增强对中企的全面了解,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对于正在征求意见的欧委会外国补贴“白皮书”及相关立法,报告称,这将提高外资进入欧盟市场的成本,因此建议欧盟机构对其后果做好充分的可行性评估。
第五,报告建议欧盟内部形成坚定而统一的立场,携手中国政府果决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在年内落地,迅速将政策转化为市场力量,为双方企业创造合作新机遇。同时,应尽快启动《中欧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和谈判,共促双边经贸繁荣。
第六,报告建议欧方应和中国政府一道共同与私营部门深化合作,创造性地落实双方达成的经贸领域合作共识,推动多边合作平台建设,为中企在欧盟转型和参与疫后复苏计划提供便利。第七,欧方应鼓励并接纳中资企业参与欧盟的科技研发和产业标准制定,以便中欧未来使用共同标准,减少企业的准入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最后,报告建议建立中欧青年商业领袖交流机制,为长期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储备动能。
文章作者 高雅
原标题:红星调查 | 四川省图书馆馆藏文物现身广东某拍卖行?警方已介入
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崇正)即将于9月13日开拍的“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专场,本应是一个平常的拍卖活动,没想到其中部分拍品在网络引来了质疑:拍卖品中,部分致西南名儒林思进的信札是四川省图书馆(以下简称:省图)的馆藏文物。
馆藏文物为何会出现在拍卖行?拍卖品是否为赝品?省图知情吗?带着疑问,红星新闻记者试图揭开其神秘面纱。
省图珍藏文物从省图流出被拍卖?
通过崇正官网,红星新闻记者发现,即将于9月13日18:30开拍的“古逸清芬·信札古籍文献”专场拍品种,出现了数十件近代名人致西南名儒林思进的信札,官方估价在1万~8万元不等,其中还包括著名书法家谢无量、国画大师黄宾虹等人写给林思进的手书,也是本场拍卖的亮点,从崇正在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上表示“林思进这批信札具有文献史料价值”中可看出,崇正对这批拍品很重视。
但据了解,吴虞、杨庶堪、黄宾虹、周善培、谢无量、张元济、赵熙、冒广生致林思进的信函属于省图的馆藏文物,应存于四川省图书馆。
信札主人林思进是省图首任馆长
林思进是谁?据资料显示,林思进(1873—1953),字山腴,他不仅是成都华阳的文化名人、近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还是首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1918年后历任华阳中学校长、成都高等师范学校、成都大学、华西协合大学等校教授,以及四川省文史馆副馆长等,也是当时“五老七贤”中的重要人物。
据微信公众号“江上说的”披露:“1938年,林思进将黄宾虹、谢无量、陈宝琛、廖平等76位名人写给他的200多通信札汇编整理为六册(经折装,楠木天地板),并亲自题签,是为《鱼雁集》……据相关人士透露,林思进先生藏品分别入藏四川省博物馆、四川省图书馆和四川大学图书馆,《鱼雁集》为四川省图书馆藏品。上世纪80年代,林氏后人曾向省图索要《鱼雁集》。”
网友热议不断,拍卖已被紧急叫停
如此重要的馆藏文物,却出现在拍卖会场,自然引起众多网友热议,纷纷表示“必须查证!”
9月10日,广东崇正拍卖有限公司发表声明称:有声音对本次拍品林思进藏书札的来源进行质疑;对于这批拍品的征集、遴选,广东崇正严格按照拍卖程序进行,经网上查证,此批拍品曾经于2005年拍出。经研究决定,对《古逸清芬》专场图录号731-776号拍品进行撤拍。”
今日(9月11日),红星新闻记者再次登陆崇正官网,发现关于林思进信札相关拍卖信息已经被撤下,但崇正的微信公众号中关于林思进信札的拍卖消息仍未删除。
15年前就被拍卖过,省图知情吗?
在网友评论中,红星新闻记者发现有人提到:“前几天跟川内的资深行家还在聊这批信札,都觉得好像有点不对头,15年前这批东西就已经流向市场,现在追谁呢?15年都过去了,省图难道一直被蒙在鼓里吗?”
经查证,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确有其事:这并不是《鱼雁集》第一次被拍卖——早在2005年,上海崇源“中国古代书画专场、文苑英华专场”中,就将《鱼雁集》(一套六本)以30.8万元的成交价拍卖。而本次预拍文物或许就是2005年那一场的相关拍品,只不过藏家将其拆分后再次拍卖。
馆方回应:警方已进入调查
属于省图的珍藏文物为何会两次出现在拍卖会上?《鱼雁集》被公开拍卖两次,省图是否知情?
今日(9月11日)上午,红星新闻记者带着疑问来到四川省图书馆,试图探索真实情况。
红星新闻:林思进这套《鱼雁集》之前它在我们图书馆这边吗?
相关人员:对呀。
红星新闻:现在还在吗?
相关人员:这个现在暂时不方便接受采访。因为现在警方已经介入到这个事情,到时候以警方调查结果为准。
红星新闻:警方介入是因为信札已经不在四川省图书馆了吗?
相关人员:这个目前还不能回复。
红星新闻:你们知道这个事情吗?
相关人员:我们知道这个事情,建议媒体不要报道,免得最后事情有反转。
随后,记者再次联系上四川省图书馆读者服务部主任牟文兵,他向红星新闻记者证实:目前警方确实已经介入,相关情况需要等警方调查结果。
拍卖行回应:只要拍品为真,不审核其来历
红星新闻记者随后联系到崇正古籍版本相关工作人员谭树正,对方表示之前并不知情《鱼雁集》为省图馆藏文物,“假如这个东西知道它不正规,我们怎么会拍呢?”
记者又联系到崇正中国书画相关负责人何向民,向其表示省图已经通过警方调查此事,并问及该调查是否涉及拍卖方时,何向民说:“我们作为拍卖方,是通过委托人委托,按照正常法律程序进行拍卖,这个没有什么牵扯,如果牵扯涉案,只要有足够的证据,我们会配合处理。”同时他还表示,拍卖行在拍卖前只会审核拍卖品的真伪,并不会审核其来历。“它(《鱼雁集》)是真迹是没有半点问题。”
事情的真相到底如何?相关人员表示的“免得最后事情有反转”真的会有反转吗?红星新闻将持续关注此事。
红星新闻记者 邱峻峰 曾琦
原标题:报告:中企对欧盟营商环境评价略降,但发展意愿并未减退
近来,欧盟及一些成员国收紧了外商投资和安全审查,从而令一些外国企业对欧盟的营商环境增添疑虑。
10日, 欧盟中国商会与罗兰贝格企业管理咨询公司在布鲁塞尔联合发布2020年建议报告《迅捷行动,共创未来》。该报告向欧盟机构及成员国提出八条重点政策建议,以期实现改进欧盟营商环境并长期向好目标,使中国企业获得更对等和互惠的市场准入机会。报告调研发现,和去年相比,中资企业对欧盟营商环境总体评价略有下降,但仍将欧盟视为全球重要市场,发展意愿并未减退。
欧盟中国商会会长周立红在发布会上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很多在欧中企遭遇经营困难。中欧都面临抗击疫情、重启经济和保障民生的艰巨任务,中国企业能发挥驱动经济增长、助力欧盟早日走出疫情阴霾的重要作用。
罗兰贝格全球管理委员会联席总裁戴璞认为,中国经济正向国内消费及服务型驱动经济转型,更加关注增长质量而不仅是经济数字。这意味着欧盟企业会更多在中国生产、为中国市场生产。同时,中国企业也将寻求提升制造和销售附加值,拓展海外业务。与欧盟企业合作,将不仅给中国企业带来所需的创新及专业知识,也将增加其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
“中国企业对欧盟的投资会减少吗?”罗兰贝格全球合伙人维南德(Peter Wienand)在回答第一财经记者提问时表示,“我认为,如果我们不考虑疫情因素的话,这不一定会发生。另一方面,对于中欧投资协定来说,重要的是双方都按照规则来行事,遵守公平竞争和贸易原则,理解彼此的文化和价值观。如果能够这样的话,我认为我们甚至能看到双方之间的合作变得更紧密,相互投资也变得更多。”
中企在欧发展步伐并未放缓
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对欧盟营商环境综合评分由去年的73分降至70分。和去年相比,受访企业和机构对欧盟政治、经济和产业环境、人才环境三方面评价有所下降。
不过,尽管对欧盟营商环境的评价略有下行,中企在欧发展步伐并未放缓。一方面,中国企业的欧洲业务实现了数量与规模双重提升。中企在德、意、荷等国企业数量2013~2019年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0%。另一方面,中国企业的经济产值贡献以及输出专利数后来居上的趋势显著。2013~2019年,中企在德、意等国投资对应经济产值复合增长率已超30%,在欧盟申请专利数复合增长率也达20%,在外资企业中遥遥领先,为欧盟带来经济产值和先进技术等实质收益。
另外,中国企业拉动了欧盟就业,被调研企业中本地员工平均占比达72%,近一半企业九成以上员工为本地员工。华为和中兴在欧洲创造了约2万个本地就业岗位,间接工作机会高达30多万个。报告还提到,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尽管在欧中企出现经营困难,但95%以上企业未在当地裁员。调查甚至显示,如果欧盟营商环境进一步改善,60%的中国企业将计划增加对欧投资,近20%计划“大幅增加”投资。
中资企业的五大关注重点
报告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成为在欧中企最关注议题。因市场需求锐减、供应链受阻、运输成本大幅提高及人员流动受限等,在欧中企出现经营困难问题。同时,为应对疫情影响,欧盟及一些成员国仍延续相对保守的外商投资和安全审查,并有进一步加强“保护性举措”趋势,政策不确定性影响中资企业在欧投资和生存。
其次,数字转型和5G安全成为焦点。欧盟委员会的行政指令要求欧盟成员国落实5G安全工具箱战略和技术措施,但近期,一些成员国在未发现技术标准方面的实际问题时,仍将一些中企等非欧盟国家的供应商列为高风险企业,在网络安全审查方面,欧盟也持保守和谨慎态度。这将给欧盟增加时间和机会成本,影响ICT市场活力和供应链全球领先性。
再次,报告称,尽管绿色发展是中欧的共同议程,但部分中资企业仍面临市场进入障碍。报告称,中国可再生能源和绿色汽车企业进入欧洲市场时有时会遇到阻碍和困难,这一方面是由于双方标准不一致,另一方面,对于“中国产品的低成本与补贴无关”等实际情况,欧盟政府和企业有时可能难以理解。
报告认为,欧盟叠加审查制度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企投资的积极性。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投资欧盟企业时,将面临反垄断审查、外商投资审查和外国补贴审查。在类似的欧盟规定中,定性标准多于定量标准。
最后,中企对欧盟市场和政策的理解仍需加强。报告认为,由于欧盟法律框架复杂、语言文化多元,仍有诸多在欧中企面临对法规理解不透彻、交流沟通不畅的情况。在高端人才招募、获得劳动许可和标准互认方面,中企也存在困难。同时,在欧中企有待进一步融入本土化发展,以更加国际化的长远眼光布局欧洲。
给欧盟的八条建议
在报告中,欧盟中国商会向欧盟机构和欧盟成员国提出了八条政策建议,呼吁欧盟在全球动荡新时期,为中国在欧企业创造更加平等的营商环境。
欧盟中国商会称,欧盟应与中国深化政治互信和政治决心,加强远景目标和政策规划对接,为中欧乃至全球经济提供稳定预期。第二,欧盟应携手中国合力推动全球疫后经济复苏,避免疫情对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长期负面冲击;并使人人都能获取新冠疫苗等医疗公共产品,在全球层面建立更完善的重大传染病响应防控互助机制。
第三,欧盟应与中方展开网络安全互信对话,签署互信协议,避免网络安全泛化和政治化。随着欧盟5G布局进入关键时期,双方更应着手建立中欧在网络安全领域的互信关系,增加网络安全政策透明度;在对市场中的所有供应商进行平等的审查和认证时,启用更为公开、统一、透明的标准,不对特定国家或企业设立针对性标准。
第四,报告建议欧盟秉持公平、开放原则,抵制各种形式的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和加强多边贸易体制。欧盟及各国政府应增强对中企的全面了解,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对于正在征求意见的欧委会外国补贴“白皮书”及相关立法,报告称,这将提高外资进入欧盟市场的成本,因此建议欧盟机构对其后果做好充分的可行性评估。
第五,报告建议欧盟内部形成坚定而统一的立场,携手中国政府果决推动《中欧全面投资协定》谈判在年内落地,迅速将政策转化为市场力量,为双方企业创造合作新机遇。同时,应尽快启动《中欧自贸协定》可行性研究和谈判,共促双边经贸繁荣。
第六,报告建议欧方应和中国政府一道共同与私营部门深化合作,创造性地落实双方达成的经贸领域合作共识,推动多边合作平台建设,为中企在欧盟转型和参与疫后复苏计划提供便利。第七,欧方应鼓励并接纳中资企业参与欧盟的科技研发和产业标准制定,以便中欧未来使用共同标准,减少企业的准入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最后,报告建议建立中欧青年商业领袖交流机制,为长期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储备动能。
文章作者 高雅
登录后方可回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