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院新客拓客流程
By aassdd
at 2020-09-12 • 0人收藏 • 677人看过
美容院新客拓客流程【客服微信:bk4392】 免费拓客,拓客软件, 微信砍价, 微信拼团, 微信秒杀,助力活动等任你选活动支持裂变分销,快速裂变拓客,立即咨询,免费拓客!
原标题:食界半年报|14家调味品企业六成营收净利双增,二季度业绩回暖
随着2020年半年报完成披露,新京报记者梳理14家上市调味品企业半年报发现,上半年近六成调味品企业营收净利双增。但受疫情影响,调味品企业出现营收下滑。进入二季度,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调味品企业业绩回升。同时,调味品企业继续向多元化、健康化、高端化发力,而线上消费或成为新常态,不少企业着力布局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
近六成企业营收净利双增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14家上市调味品企业总营收达309.79亿元,净利润总和为58.83亿元。其中,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有8家,占比为57.14%;营收增长的企业有10家,净利增长的企业有9家。
上半年,营收前五的企业分别是海天味业(115.95亿元)、梅花生物(81.37亿元)、中炬高新(25.54亿元)、颐海国际(22.18亿元)、涪陵榨菜(11.98亿元),营收额之和占总营收的82.97%。净利润前五位是海天味业(32.56亿元)、梅花生物(6.35亿元)、中炬高新(4.55亿元)、涪陵榨菜(4.04亿元)、颐海国际(3.99亿元),净利之和占总利润的86.25%。
从营收、净利增速来看,以火锅底料为主营业务的天味食品、颐海国际和主打高端酱油的千禾味业,上半年获得不俗的业绩。上半年,天味食品、千禾味业、颐海国际营收、净利增速分别位居前三,营收增速分别为45.98%、34.53%、34%,净利增速分别为94.62%、79.85%、47.5%。
从细分领域来看,酱油企业上半年业绩喜人,海天味业稳坐龙头老大位子,以115.95亿元的营收遥遥领先。中炬高新营收为25.54亿元,增速为6.78%;ST加加(维权)营收为11.56亿元,同比增长12.87%;千禾味业营收为7.99亿元,同比增长34.53%。
复合调味品企业的业绩则出现“贫富差距”。上半年,背靠海底捞,主营火锅底料的颐海国际实现营收22.18亿元,同比增长34%,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99亿元,同比增长47.5%。天味食品上半年实现营收9.19亿元,同比增长45.98%,净利2亿元,同比增长94.62%;而主营复合调味粉等的日辰股份、安记食品,营收、净利却出现下滑,营收分别为1.07亿元、1.78亿元,增速分别为-12.93%、-14.52%;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24亿元,增速分别为0.24%,-15.83%。
几家欢乐几家愁,也有一些企业没能扛住疫情“黑天鹅”的影响,14家企业中营收净利双降的有3家,分别是莲花健康、安记食品和佳隆股份。主营鸡精调味品的佳隆股份亏损1251.8万元,成为唯一亏损企业。佳隆股份对此表示,亏损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销量同比大幅下降所致。
二季度业绩回升
受疫情影响,调味品行业一季度整体业绩平平。在披露季报的12家调味品企业中,有6家营收下降。其中,涪陵榨菜营收为4.83亿元、ST加加营收为4.92亿元、日辰股份营收为0.46亿元、莲花健康营收为2.96亿元、安记食品营收为0.77亿元,佳隆股份营收为0.32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8.33%、-10.96%、-15.53%、-21.59%、-36.13%、-59.87%。
进入二季度,随着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不少调味品企业业绩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以ST加加、涪陵榨菜为例,二季度营收分别达到6.64亿元、7.15亿元,增速均由负转正,分别为20.07%、27.9%。
综合半年报来看,由于疫情对餐饮渠道影响严重,有定制餐饮业务的复合调味品企业损失较大。其中,天味食品上半年定制餐调的营收为0.28亿元,同比下降53.78%;颐海国际关联的餐饮渠道方营收4.4亿元,同比下降29.6%;日辰股份餐饮渠道营收为0.34亿元,同比下降32.78%。
由于疫情期间“宅经济”崛起,调味品作为刚需产品,家庭消费端的销量在上升,部分消费由线下转向线上。京东在疫情期间发布宅经济相关数据显示,在春节前后的一个多月期间,京东平台调味品成交额增长超过129%。这也带动了部分调味品企业线上销售业绩上涨,例如恒顺醋业线上销售额达6787.12万元,同比增长44.33%;天味食品线上营收达6549.52万元,同比增长132.3%。
不过,一些企业的线上销量,仍与线下渠道营收相差甚远。以天味食品来说,线下经销商的销售额达8.05亿元,是线上销售额的约12倍。有业内人士称,疫情期间,虽然“宅经济”家庭消费的崛起,为调味品在疫情期间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但仍难弥补餐饮渠道的缺失。
直播带货成营销新渠道
随着后疫情时代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等购买形式火热,“云端”消费或成为新常态。上半年,大部分调味品上市公司的渠道建设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全渠道优化,营销架构更加多元化,电商、直播带货、新零售等营销方式进一步得到重视,不少企业试水直播带货方式。
中炬高新在半年报中表示,正在抓住线上各平台销售机会,做好电商渠道开发工作,并引入新营销玩法直播带货,实现“销售高速增长和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同时启动抖音自媒体运营、与名厨APP运营商广告合作,丰富新媒体传播矩阵。涪陵榨菜也在上半年尝试开展网络直播带货,“跟上品牌宣传新潮流、新模式,吸引培养乌江新的主力消费者,不断提高乌江品牌知名度和巩固市场基础”。
中国调味品协会秘书长白燕曾公开表示,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兴起,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等新的线上销售形式在调味品销售中被采用。在线情景式消费体验的模式,由于直观、有趣、面向年轻人,成为调味品企业抓住新消费和新的消费群体的方式之一。
多元化、健康化、高端化趋势凸显
调味品企业多以单一产品为营收主力,但随着外部竞争力的增强,不少企业近年选择多赛道发力,产品多元化,开拓新的增长点。而在疫情影响下,调味品的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家庭消费端的销量逐渐增多。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增强,这将加速健康、高端、多元化的食品消费升级。
从业绩来看,海天味业近年增长迅猛,但酱油单品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蚝油、黄豆酱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仅上半年,蚝油营收达19.98亿元,占总营收的17.23%,调味酱营收13.79亿元,贡献总营收的11.89%。而上年同期,蚝油和调味酱分别实现营收9.24亿元、7.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9.09%、7.08%。
此外,海天味业近年还在植物油、醋、腐乳等行业加码布局,在8月初,海天味业多元化发展有了进一步的部署,官方旗舰店也推出火锅底料,欲入局火锅底料市场。
上半年,天味食品启动实施“双轮驱动”品牌战略,将“好人家”与“大红袍”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开拓产品多元化渠道,对多款产品进行改良并推出小龙虾系列(油焖/香辣)、青花椒鱼系列(酸菜/水煮/麻辣)等调味料新品。涪陵榨菜也在半年报中表示,30g充氮系列、38g邱氏菜坊系列、150g脆口榨菜(PDQ量贩)、180g泡豇豆以及乌江榨菜酱油等系列战略新品先后投产入市。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高端、健康化的产品受到人们热捧。鉴于此,一直主打高端品牌的千禾味业在半年报中表示,将强化高品质产品顺应消费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充分发挥“高品质、健康美味”的产品竞争优势,不断优化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
而多家企业正在入局健康领域,比如恒顺醋业认为,健康化是未来的消费渠道之一,“食醋类特别是恒顺香醋及相关产品(醋饮、醋胶囊等)作为健康食品,未来消费空间巨大”。ST加加半年报称,公司强化推进“减盐生抽”“原酿造”等高端健康系列产品的优化与培育,聚焦大品类中高端产品的投入与研发,为长远发展奠定产品基石。
“多元、健康、高端是近几年调味品企业着力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趋势,多元化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发力新增长点。消费升级促使人们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更高,所以健康化、高端化就成为流行。”调味品资深策划专家张戟表示。
正在下沉的鸡东煤矿采空区村庄:有村民溺亡、亟待搬迁
很多民房泡在浑浊的水里,有的墙已经塌了一半,有的房梁都倒了,斜插在水中。积水最严重的地方,水几乎没过了整间房子,水面上只能看到半个屋顶。
这并非洪水过后,而是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鸡东镇荣华村的日常。
大约从十几年前起,荣华村开始出现塌陷,原本平坦的土地上出现了一道道裂隙和一处处大坑,地下水渗入塌陷处形成一个个水泡子。现在,水泡子们已经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湖”,大半个村子都泡在水里,数百处房屋受损。今年8月,一位村民在“湖”中意外溺亡。
一份鸡东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今年出具的《关于鸡东县鸡东镇荣华村塌陷问题进展情况报告》显示,荣华村属煤矿采空区,整村受附近沈煤集团鸡东煤矿采空区塌陷危害。
多年来,当地政府和鸡东煤矿为受损村民提供了部分租房补助和临时安置房,但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多位村民表示,希望可以整村搬迁。
9月4日,鸡东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办公室(下称塌陷办)的工作人员于海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塌陷办正在协调鸡东镇和沈煤集团鸡东煤矿,按房屋和土地受损情况为村民提供租房补贴和菜园地赔偿,“目前正在核实村民房屋受损情况”。下一步,鸡西市计划对荣华村实施整体搬迁,而搬迁方案正在制定当中。
荣华村的部分房屋已经淹没在水中。受访者供图
村民意外溺亡
8月16日下午5点多,快到晚饭时间,荣华村村民赫明信还没回家。妻子东云给他打了电话却无法接通。她到村民微信群里问了一圈,有人说之前在村西边看到过赫明信。
村西南角是东云家的老房子,但“屋里的水已经没炕,院子里的水都得齐腰了”,东云一家只能在村东边沉陷还不严重的地方租了间房子住,平时赫明信偶尔会回老房子那里转转。东云跑去找了一圈,没见到人。她有些担心,因为就在前一天,村里刚刚有个孩子落水,幸好当时有大人经过,没有酿成悲剧。
想及此,东云坐不住了,她赶紧找了几名村民,趁着天还没黑,几个人手拉手排成一条线,蹚到水里找人。
东云家老房子一带是全村塌陷最严重的地方,水最深处超过4米,水下情况也格外复杂,房子坍塌掉落的砖块、钢筋、铁丝网都隐藏在浑浊的水里,一不小心就可能受伤。因此,天黑以后,村民们也不方便再捞了。
第二天上午,接到报警后的鸡东县城南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帮忙打捞,东云儿子还找来了鸡西市专业打捞的“水鬼”。在一位村民拍摄的视频中,一位打捞人员划着橡皮艇,用船桨试探位置,另有3名穿着橘红色救生衣的打捞人员拉着网搜索,还有几名村民在水边接应。
直至下午,在距离老房子只有几米远的地方,赫明信的遗体被发现。事后,民警告诉东云,经过调查,认为赫明信是意外溺亡的。
赫明信溺亡的地方原本是东云家的一大片菜园地,她家在村子里还有十几亩旱田。夫妻俩和老人在家务农,生活不富裕,但也吃喝不愁。
最近几年,村子里土地沉陷是他们最大的烦恼。家里的菜园和农田开裂、沉陷、渗水,原本种玉米和小麦的旱田只能被改造成水田,种收成不那么好的水稻。但很快,随着积水越来越多,水田也无法继续耕种了。“家里原先有差不多14亩地,现在有5亩已经完全被水淹掉了,什么都不能种。”东云说。
8月17日,荣华村西边,民警和“水鬼”正在打捞村民赫明信的遗体。受访者供图
“湖”里的村庄
事实上,不仅东云家,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这个位于鸡西市东南十几公里远的小村庄整体都在逐渐沉陷,被水淹没。此前虽然没有发生过溺亡事件,但不慎跌落水里的事情时有发生。
村里的大部分道路已经被水淹没,尤其是下雨后,一个个水泡子里的积水溢出来,和泥土混合成黄绿色的泥水。“大半个村子就像泡在湖里。”一位村民说。对于现在还住在荣华村的村民来说,胶鞋是出门的必需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陷区的水中出现了鱼。有些村民会划着橡皮艇,拿着网兜到水里捞鱼。为了安全起见,村里在大路边竖起了“禁止下水”的警示牌,但效果有限。东云怀疑,丈夫有可能是想去捞鱼才不小心溺亡的,因为他之前也曾多次捞鱼回来。
9月3日,雨后,荣华村内的道路已经完全被水淹没。受访者供图
由于地基沉陷,村里很多房屋都开裂了。“开始就是屋顶掉灰,灰越掉越多,之后就发现门边的墙裂了。”50多岁的村民李老实(化名)说,刚有裂缝的时候,他还会去镇里的市场上买点发泡胶,试图把墙堵上。当缝隙大到手指可以伸进去之后,他就放弃了,现在整只手已经可以伸进墙里。
现在,“在屋里一听到咔啦咔啦掉东西的声音,我们就要往外跑,不管外面是白天晚上,刮风下雨,都要先跑出去”,他说。
在李老实提供的照片上,屋内白墙上的几道黑色裂缝格外显眼,从上到下贯穿整面墙,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墙里的土红色砖块。他不得不在旁边村子租了房子,现在正是农忙季,为了方便务农,他又暂时住回到裂开的房子里。村里像李老实这样搬离的人家不在少数。
一份由鸡东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2020年6月签发的《关于鸡东县鸡东镇荣华村塌陷问题进展情况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目前,全村有477栋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受损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受损道路4000延长米,自来水管路5500延长米,另有部分仓房、畜所受损。
9月4日,鸡东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办公室(下称塌陷办)工作人员于海江告诉新京报记者,自2013年起,鸡东县政府决定在荣华村内禁止新建永久性住房,并停止房照办理。
8月底,荣华村又迎来连续降水,村内积水愈发严重,村委会组织村民在水边巡查,防止再有人落水。
8月22日,荣华村西侧,一栋房屋开裂严重。受访者供图
村庄塌陷与采煤相关
多年来,不少村民就沉陷问题找过县里和镇里,他们被告知,村庄沉陷是附近鸡东煤矿采煤造成的。
一位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六七年前,鸡东煤矿的矿井口就开在荣华村北侧不到500米的地方。后来因为村民就塌陷一事频繁去矿上闹事,矿井口又往北挪了3公里多。
上述《报告》显示,荣华村属煤矿采空区,整村受采空区塌陷危害。2012年9月,鸡东县政府曾委托第三方对荣华村沉陷区域进行实地勘测,结论是荣华村整体塌陷,且与鸡西福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现沈煤集团鸡东煤矿)采煤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鸡东煤矿始建于1957年,矿区面积2.9平方公里,原属黑龙江省重点地方煤矿。1998年,黑龙江省将鸡东煤矿下放归鸡西市,由鸡西市经贸委主管。
2005年,沈阳煤业集团(下称沈煤集团)并购鸡东煤矿,并对该煤矿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扩建,矿井生产能力由90万吨/年提升到150万吨/年。当年产煤量超80吨,照前一年提升近一倍。2006年产量达到140吨。在那之后,鸡东煤矿原煤年产量均维持在100吨以上。目前,鸡东煤矿一直在正常生产。
开采规模的增加使得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对村民生活的影响也日渐加剧。
李老实回忆,正是从大概十多年前开始,村庄的沉陷速度越来越快,耕地和菜园里裂缝越来越大,村民铲土填缝的速度已经跟不上开裂的速度,“每年都会沉陷几十公分,今年上半年又陷了不到一尺。”
8月22日,因土地沉陷,荣华村的一栋民房的屋顶已经坍塌,室内已无法居住。受访者供图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战略规划研究院研究院胡炳南曾撰文表示,井工煤炭开采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表沉陷。沉陷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地表土地塌陷破坏、地标建筑物破坏、地表耕地积水淹没等。他提到,截至2011年底,我国井工煤矿采煤塌陷破坏土地超过1万平方千米,其中60%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
鸡东县政府在2018年发布的《鸡东县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中提到,县境内矿产开发以煤矿为主,采煤塌陷面积 3.82 平方千米,塌陷深度一般在 0.1-4.1米。
8月22日,荣华村里已经破败坍塌的民房。受访者供图
成立塌陷办、提供租房补贴、修建临时安置房
多年来,为了解决村庄塌陷问题,当地政府和煤矿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塌陷办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于海江告诉新京报记者,鸡东县于2008年专门成立鸡东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办公室,归县政府管理,职能是帮助塌陷区居民解决安置问题,起沟通协调作用。鸡东县政府官网显示,塌陷办由一名副县长分管,这名副县长的分工包括负责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联系沈煤集团鸡东煤矿等。
于海江表示,“对于还在生产的煤矿,如果周边居民因采煤沉陷问题与煤矿企业发生争议,塌陷办将代表县政府出面协调。”
在经济层面,鸡东县为因地面塌陷而导致房屋无法居住的荣华村村民提供了租房补助。上述《报告》中提到,在2015年到2019年间,鸡东县政府为荣华村危房户提供租房补助每年2400元。其中2015年认定了30户危房户,至2019年逐步增加到132户。
对于村民来说,这笔钱并不够支付租房的费用。一位刘姓村民表示,她家在2015年到2019年间,收到过3次县里给的每年2400元的租房补助,但是,“在县城里租房,一年得近万元,2400元只够在村里租个房子。”
不属于危房户而没有拿到补贴的村民为了自身安全,不少人也自掏腰包租房子住。东云家虽然进水严重,但2019年才被划定为危房户,在此之前,她已经租了六七年房子。
目前,还在村子里住的大多是老年人,有些人的房子已经是危房,但因为负担不起租房的差价,只能继续住着。“能搬的都搬了,还住在村里老房子的,都是家里特别困难的,谁家房子塌了谁倒霉。”一位村民说。
于海江说,近期会将今年的租房补贴发放到位,塌陷办正在协调鸡东镇政府和沈煤集团鸡东煤矿,为房子无法居住的村民提供2000-5000元不等的租房补贴。房屋受损情况的核实工作已经进行到尾声,“此前也进行过房屋鉴定和统计,还需要确认最新情况。”
另一项措施是,据上述《报告》,2014年,鸡东县和沈煤集团协商修建了一批临时安置房,其中沈煤集团鸡东煤矿出资80万元,鸡东县政府出资37万元。99户已无法居住的危房户中有45户在2014年入住。
然而,“安置房建了没两年也沉陷了。”李老实说,由于临时安置房就建在村子里,一样没能抵挡住土地沉陷,被淹入水中。他提供的视频里也可以看到,有白色的安置房浸在水里。
9月以来,因持续降雨,荣华村房屋坍塌风险加剧,村委会在会议室里安排了四十多张临时床位,但还不够住。李老实就没能住进去,他一个人回到了老房子,没敢住在大屋里,而是选择一间不到6平米的小屋,“可能还安全点。”
今年夏天,荣华村翻倒在水中的简易住房。受访者供图
整体搬迁的难题
据鸡西新闻网,十多年前,原鸡东煤矿曾经是鸡西市直属企业中债务负担最重、历史遗留问题最多、危困程度最大的企业之一。2005年,鸡西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沈煤集团后,鸡东煤矿开始快速发展,当年实现近2000人的重新就业。
鸡东县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沈煤鸡东煤矿为鸡西市招商引资项目,纳税归属于鸡西市。公开资料显示,鸡东煤矿曾获鸡西市“四星级”纳税大户企业称号。
过去,荣华村也有不少村民在鸡东煤矿打工,这几年因为煤矿效益不好,加上矿上的工作辛苦危险,村民更多选择外出务工。目前,村里仍有二三十位村民在矿上工作。
因此,不少村民表示,从未期望鸡东煤矿搬迁或停产,他们只希望能够整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安全问题。
荣华村整村搬迁确实是鸡东县一直以来的计划。于海江表示,鸡西市政府计划提供一块土地用于安置,动迁方案还在制定审批,但约6000万元的建设费用需要由沈煤集团和鸡西市协商负责,“何时可以搬迁还没有明确时间表。”
资金问题是主要障碍。《报告》中提到,几年来,村、镇多次将情况报给上级部门,多次和各级部门协调此事。县、镇两级政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因政府财力不足等原因,造成荣华村塌陷治理问题一直未能开展。
鸡东镇镇长仲良向新京报记者透露,鸡东镇还曾提出过一项分期搬迁计划,计划按房屋受损严重程度,分两批或三批完成荣华村全部村民的搬迁工作。该计划最终因搬迁规模大、资金短缺而被搁置。
8月24日,鸡西市政府督查室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民互动留言板上回复荣华村村民称,8月19日,鸡西市委常委、副市长魏丙新代表市政府组织鸡东县、沈煤集团召开专题会议,继续研究解决荣华村采煤沉陷相关事宜。
8月2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民互动留言板,鸡西市政府的回复截图。
于海江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提到,沈煤集团方面参与会议的工作人员直言,要公司一下拿出几千万很困难。但如果全靠政府出钱,政府“财力有限,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作为全国知名的煤城之一,鸡西市曾经因煤而兴,上世纪80年代,鸡西市煤炭和非煤产业比例曾为7:3。到了21世纪初,鸡西市已经注意到煤炭资源的枯竭和开采效益的降低,并开始进行煤炭限产。同样曾以煤炭开采为主导产业的鸡东县也遇到了转型的难题。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鸡东县地区生产总值有所下滑,从2012年的111亿元减少至2019年的85.6亿元。
此外,在费用的数额方面,双方也存在争议。鸡东镇镇长仲良向新京报记者透露,鸡东镇和沈煤集团协商补偿标准事宜,“沈煤集团方面对房屋受损数据和集团应付的治理费用还有异议。”
9月4日,沈煤集团盛隆公司鸡东煤矿矿党委书记李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荣华村的塌陷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沈煤集团在收购鸡东煤矿前,该矿区已经生产多年,此前的煤矿企业也对塌陷负有责任。
李顺说,他们正积极配合鸡东镇协商荣华村安置补偿一事。此外,过去十几年间,沈煤集团除了缴纳税金和采煤区沉陷治理费用,也在为荣华村的村民提供其他形式的补偿,“村民修房子、修路、修管道用的材料很多都是煤矿提供的。”
9月10日下午,仲良告诉新京报记者,镇政府已经与沈煤方面达成共识,今年将为超过170户房屋受损居民,提供每户约5000元的租房补助,“预计下周应该会发放到村民手中。”
荣华村村民最期待的还是搬迁。“我丈夫没等到搬迁,我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东云说,村子里六七十岁的老人们会开玩笑地说起,“等搬迁等了十几年,这辈子还能等到吗?”
荣华村的一些房屋已经淹没在水中。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 韩沁珂
编辑 王婧祎 校对 李项玲
原标题:食界半年报|14家调味品企业六成营收净利双增,二季度业绩回暖
随着2020年半年报完成披露,新京报记者梳理14家上市调味品企业半年报发现,上半年近六成调味品企业营收净利双增。但受疫情影响,调味品企业出现营收下滑。进入二季度,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调味品企业业绩回升。同时,调味品企业继续向多元化、健康化、高端化发力,而线上消费或成为新常态,不少企业着力布局线上线下全渠道营销。
近六成企业营收净利双增
据新京报记者不完全统计,2020年上半年,14家上市调味品企业总营收达309.79亿元,净利润总和为58.83亿元。其中,营收净利双增的企业有8家,占比为57.14%;营收增长的企业有10家,净利增长的企业有9家。
上半年,营收前五的企业分别是海天味业(115.95亿元)、梅花生物(81.37亿元)、中炬高新(25.54亿元)、颐海国际(22.18亿元)、涪陵榨菜(11.98亿元),营收额之和占总营收的82.97%。净利润前五位是海天味业(32.56亿元)、梅花生物(6.35亿元)、中炬高新(4.55亿元)、涪陵榨菜(4.04亿元)、颐海国际(3.99亿元),净利之和占总利润的86.25%。
从营收、净利增速来看,以火锅底料为主营业务的天味食品、颐海国际和主打高端酱油的千禾味业,上半年获得不俗的业绩。上半年,天味食品、千禾味业、颐海国际营收、净利增速分别位居前三,营收增速分别为45.98%、34.53%、34%,净利增速分别为94.62%、79.85%、47.5%。
从细分领域来看,酱油企业上半年业绩喜人,海天味业稳坐龙头老大位子,以115.95亿元的营收遥遥领先。中炬高新营收为25.54亿元,增速为6.78%;ST加加(维权)营收为11.56亿元,同比增长12.87%;千禾味业营收为7.99亿元,同比增长34.53%。
复合调味品企业的业绩则出现“贫富差距”。上半年,背靠海底捞,主营火锅底料的颐海国际实现营收22.18亿元,同比增长34%,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99亿元,同比增长47.5%。天味食品上半年实现营收9.19亿元,同比增长45.98%,净利2亿元,同比增长94.62%;而主营复合调味粉等的日辰股份、安记食品,营收、净利却出现下滑,营收分别为1.07亿元、1.78亿元,增速分别为-12.93%、-14.52%;净利润分别为0.36亿元、0.24亿元,增速分别为0.24%,-15.83%。
几家欢乐几家愁,也有一些企业没能扛住疫情“黑天鹅”的影响,14家企业中营收净利双降的有3家,分别是莲花健康、安记食品和佳隆股份。主营鸡精调味品的佳隆股份亏损1251.8万元,成为唯一亏损企业。佳隆股份对此表示,亏损主要是受疫情影响,销量同比大幅下降所致。
二季度业绩回升
受疫情影响,调味品行业一季度整体业绩平平。在披露季报的12家调味品企业中,有6家营收下降。其中,涪陵榨菜营收为4.83亿元、ST加加营收为4.92亿元、日辰股份营收为0.46亿元、莲花健康营收为2.96亿元、安记食品营收为0.77亿元,佳隆股份营收为0.32亿元,营收增速分别为-8.33%、-10.96%、-15.53%、-21.59%、-36.13%、-59.87%。
进入二季度,随着社会生活逐步恢复正常,不少调味品企业业绩也出现一定程度的回升。以ST加加、涪陵榨菜为例,二季度营收分别达到6.64亿元、7.15亿元,增速均由负转正,分别为20.07%、27.9%。
综合半年报来看,由于疫情对餐饮渠道影响严重,有定制餐饮业务的复合调味品企业损失较大。其中,天味食品上半年定制餐调的营收为0.28亿元,同比下降53.78%;颐海国际关联的餐饮渠道方营收4.4亿元,同比下降29.6%;日辰股份餐饮渠道营收为0.34亿元,同比下降32.78%。
由于疫情期间“宅经济”崛起,调味品作为刚需产品,家庭消费端的销量在上升,部分消费由线下转向线上。京东在疫情期间发布宅经济相关数据显示,在春节前后的一个多月期间,京东平台调味品成交额增长超过129%。这也带动了部分调味品企业线上销售业绩上涨,例如恒顺醋业线上销售额达6787.12万元,同比增长44.33%;天味食品线上营收达6549.52万元,同比增长132.3%。
不过,一些企业的线上销量,仍与线下渠道营收相差甚远。以天味食品来说,线下经销商的销售额达8.05亿元,是线上销售额的约12倍。有业内人士称,疫情期间,虽然“宅经济”家庭消费的崛起,为调味品在疫情期间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撑,但仍难弥补餐饮渠道的缺失。
直播带货成营销新渠道
随着后疫情时代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等购买形式火热,“云端”消费或成为新常态。上半年,大部分调味品上市公司的渠道建设进一步完善,线上线下全渠道优化,营销架构更加多元化,电商、直播带货、新零售等营销方式进一步得到重视,不少企业试水直播带货方式。
中炬高新在半年报中表示,正在抓住线上各平台销售机会,做好电商渠道开发工作,并引入新营销玩法直播带货,实现“销售高速增长和品牌影响力快速提升”。同时启动抖音自媒体运营、与名厨APP运营商广告合作,丰富新媒体传播矩阵。涪陵榨菜也在上半年尝试开展网络直播带货,“跟上品牌宣传新潮流、新模式,吸引培养乌江新的主力消费者,不断提高乌江品牌知名度和巩固市场基础”。
中国调味品协会秘书长白燕曾公开表示,随着新媒体传播方式的兴起,网络直播、网红带货等新的线上销售形式在调味品销售中被采用。在线情景式消费体验的模式,由于直观、有趣、面向年轻人,成为调味品企业抓住新消费和新的消费群体的方式之一。
多元化、健康化、高端化趋势凸显
调味品企业多以单一产品为营收主力,但随着外部竞争力的增强,不少企业近年选择多赛道发力,产品多元化,开拓新的增长点。而在疫情影响下,调味品的消费模式也在发生变化,家庭消费端的销量逐渐增多。而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要求增强,这将加速健康、高端、多元化的食品消费升级。
从业绩来看,海天味业近年增长迅猛,但酱油单品似乎已经不能满足其发展,蚝油、黄豆酱逐渐成为新的增长点。仅上半年,蚝油营收达19.98亿元,占总营收的17.23%,调味酱营收13.79亿元,贡献总营收的11.89%。而上年同期,蚝油和调味酱分别实现营收9.24亿元、7.2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9.09%、7.08%。
此外,海天味业近年还在植物油、醋、腐乳等行业加码布局,在8月初,海天味业多元化发展有了进一步的部署,官方旗舰店也推出火锅底料,欲入局火锅底料市场。
上半年,天味食品启动实施“双轮驱动”品牌战略,将“好人家”与“大红袍”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同时开拓产品多元化渠道,对多款产品进行改良并推出小龙虾系列(油焖/香辣)、青花椒鱼系列(酸菜/水煮/麻辣)等调味料新品。涪陵榨菜也在半年报中表示,30g充氮系列、38g邱氏菜坊系列、150g脆口榨菜(PDQ量贩)、180g泡豇豆以及乌江榨菜酱油等系列战略新品先后投产入市。
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高端、健康化的产品受到人们热捧。鉴于此,一直主打高端品牌的千禾味业在半年报中表示,将强化高品质产品顺应消费需求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充分发挥“高品质、健康美味”的产品竞争优势,不断优化产品品质和消费体验。
而多家企业正在入局健康领域,比如恒顺醋业认为,健康化是未来的消费渠道之一,“食醋类特别是恒顺香醋及相关产品(醋饮、醋胶囊等)作为健康食品,未来消费空间巨大”。ST加加半年报称,公司强化推进“减盐生抽”“原酿造”等高端健康系列产品的优化与培育,聚焦大品类中高端产品的投入与研发,为长远发展奠定产品基石。
“多元、健康、高端是近几年调味品企业着力发展的方向,已经成为趋势,多元化有利于企业提升竞争力,发力新增长点。消费升级促使人们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更高,所以健康化、高端化就成为流行。”调味品资深策划专家张戟表示。
正在下沉的鸡东煤矿采空区村庄:有村民溺亡、亟待搬迁
很多民房泡在浑浊的水里,有的墙已经塌了一半,有的房梁都倒了,斜插在水中。积水最严重的地方,水几乎没过了整间房子,水面上只能看到半个屋顶。
这并非洪水过后,而是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鸡东镇荣华村的日常。
大约从十几年前起,荣华村开始出现塌陷,原本平坦的土地上出现了一道道裂隙和一处处大坑,地下水渗入塌陷处形成一个个水泡子。现在,水泡子们已经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湖”,大半个村子都泡在水里,数百处房屋受损。今年8月,一位村民在“湖”中意外溺亡。
一份鸡东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今年出具的《关于鸡东县鸡东镇荣华村塌陷问题进展情况报告》显示,荣华村属煤矿采空区,整村受附近沈煤集团鸡东煤矿采空区塌陷危害。
多年来,当地政府和鸡东煤矿为受损村民提供了部分租房补助和临时安置房,但均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多位村民表示,希望可以整村搬迁。
9月4日,鸡东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办公室(下称塌陷办)的工作人员于海江对新京报记者表示,塌陷办正在协调鸡东镇和沈煤集团鸡东煤矿,按房屋和土地受损情况为村民提供租房补贴和菜园地赔偿,“目前正在核实村民房屋受损情况”。下一步,鸡西市计划对荣华村实施整体搬迁,而搬迁方案正在制定当中。
荣华村的部分房屋已经淹没在水中。受访者供图
村民意外溺亡
8月16日下午5点多,快到晚饭时间,荣华村村民赫明信还没回家。妻子东云给他打了电话却无法接通。她到村民微信群里问了一圈,有人说之前在村西边看到过赫明信。
村西南角是东云家的老房子,但“屋里的水已经没炕,院子里的水都得齐腰了”,东云一家只能在村东边沉陷还不严重的地方租了间房子住,平时赫明信偶尔会回老房子那里转转。东云跑去找了一圈,没见到人。她有些担心,因为就在前一天,村里刚刚有个孩子落水,幸好当时有大人经过,没有酿成悲剧。
想及此,东云坐不住了,她赶紧找了几名村民,趁着天还没黑,几个人手拉手排成一条线,蹚到水里找人。
东云家老房子一带是全村塌陷最严重的地方,水最深处超过4米,水下情况也格外复杂,房子坍塌掉落的砖块、钢筋、铁丝网都隐藏在浑浊的水里,一不小心就可能受伤。因此,天黑以后,村民们也不方便再捞了。
第二天上午,接到报警后的鸡东县城南派出所民警赶到现场帮忙打捞,东云儿子还找来了鸡西市专业打捞的“水鬼”。在一位村民拍摄的视频中,一位打捞人员划着橡皮艇,用船桨试探位置,另有3名穿着橘红色救生衣的打捞人员拉着网搜索,还有几名村民在水边接应。
直至下午,在距离老房子只有几米远的地方,赫明信的遗体被发现。事后,民警告诉东云,经过调查,认为赫明信是意外溺亡的。
赫明信溺亡的地方原本是东云家的一大片菜园地,她家在村子里还有十几亩旱田。夫妻俩和老人在家务农,生活不富裕,但也吃喝不愁。
最近几年,村子里土地沉陷是他们最大的烦恼。家里的菜园和农田开裂、沉陷、渗水,原本种玉米和小麦的旱田只能被改造成水田,种收成不那么好的水稻。但很快,随着积水越来越多,水田也无法继续耕种了。“家里原先有差不多14亩地,现在有5亩已经完全被水淹掉了,什么都不能种。”东云说。
8月17日,荣华村西边,民警和“水鬼”正在打捞村民赫明信的遗体。受访者供图
“湖”里的村庄
事实上,不仅东云家,在过去的十几年间,这个位于鸡西市东南十几公里远的小村庄整体都在逐渐沉陷,被水淹没。此前虽然没有发生过溺亡事件,但不慎跌落水里的事情时有发生。
村里的大部分道路已经被水淹没,尤其是下雨后,一个个水泡子里的积水溢出来,和泥土混合成黄绿色的泥水。“大半个村子就像泡在湖里。”一位村民说。对于现在还住在荣华村的村民来说,胶鞋是出门的必需品。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沉陷区的水中出现了鱼。有些村民会划着橡皮艇,拿着网兜到水里捞鱼。为了安全起见,村里在大路边竖起了“禁止下水”的警示牌,但效果有限。东云怀疑,丈夫有可能是想去捞鱼才不小心溺亡的,因为他之前也曾多次捞鱼回来。
9月3日,雨后,荣华村内的道路已经完全被水淹没。受访者供图
由于地基沉陷,村里很多房屋都开裂了。“开始就是屋顶掉灰,灰越掉越多,之后就发现门边的墙裂了。”50多岁的村民李老实(化名)说,刚有裂缝的时候,他还会去镇里的市场上买点发泡胶,试图把墙堵上。当缝隙大到手指可以伸进去之后,他就放弃了,现在整只手已经可以伸进墙里。
现在,“在屋里一听到咔啦咔啦掉东西的声音,我们就要往外跑,不管外面是白天晚上,刮风下雨,都要先跑出去”,他说。
在李老实提供的照片上,屋内白墙上的几道黑色裂缝格外显眼,从上到下贯穿整面墙,透过缝隙,可以看到墙里的土红色砖块。他不得不在旁边村子租了房子,现在正是农忙季,为了方便务农,他又暂时住回到裂开的房子里。村里像李老实这样搬离的人家不在少数。
一份由鸡东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2020年6月签发的《关于鸡东县鸡东镇荣华村塌陷问题进展情况报告》(下称报告)显示,目前,全村有477栋房屋不同程度损坏,受损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受损道路4000延长米,自来水管路5500延长米,另有部分仓房、畜所受损。
9月4日,鸡东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办公室(下称塌陷办)工作人员于海江告诉新京报记者,自2013年起,鸡东县政府决定在荣华村内禁止新建永久性住房,并停止房照办理。
8月底,荣华村又迎来连续降水,村内积水愈发严重,村委会组织村民在水边巡查,防止再有人落水。
8月22日,荣华村西侧,一栋房屋开裂严重。受访者供图
村庄塌陷与采煤相关
多年来,不少村民就沉陷问题找过县里和镇里,他们被告知,村庄沉陷是附近鸡东煤矿采煤造成的。
一位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六七年前,鸡东煤矿的矿井口就开在荣华村北侧不到500米的地方。后来因为村民就塌陷一事频繁去矿上闹事,矿井口又往北挪了3公里多。
上述《报告》显示,荣华村属煤矿采空区,整村受采空区塌陷危害。2012年9月,鸡东县政府曾委托第三方对荣华村沉陷区域进行实地勘测,结论是荣华村整体塌陷,且与鸡西福安煤炭有限责任公司(现沈煤集团鸡东煤矿)采煤相关。
公开资料显示,鸡东煤矿始建于1957年,矿区面积2.9平方公里,原属黑龙江省重点地方煤矿。1998年,黑龙江省将鸡东煤矿下放归鸡西市,由鸡西市经贸委主管。
2005年,沈阳煤业集团(下称沈煤集团)并购鸡东煤矿,并对该煤矿进行了全面改造和扩建,矿井生产能力由90万吨/年提升到150万吨/年。当年产煤量超80吨,照前一年提升近一倍。2006年产量达到140吨。在那之后,鸡东煤矿原煤年产量均维持在100吨以上。目前,鸡东煤矿一直在正常生产。
开采规模的增加使得地下采空区日渐增多,地面塌陷对村民生活的影响也日渐加剧。
李老实回忆,正是从大概十多年前开始,村庄的沉陷速度越来越快,耕地和菜园里裂缝越来越大,村民铲土填缝的速度已经跟不上开裂的速度,“每年都会沉陷几十公分,今年上半年又陷了不到一尺。”
8月22日,因土地沉陷,荣华村的一栋民房的屋顶已经坍塌,室内已无法居住。受访者供图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战略规划研究院研究院胡炳南曾撰文表示,井工煤炭开采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地表沉陷。沉陷区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地表土地塌陷破坏、地标建筑物破坏、地表耕地积水淹没等。他提到,截至2011年底,我国井工煤矿采煤塌陷破坏土地超过1万平方千米,其中60%是耕地或其他农用地。
鸡东县政府在2018年发布的《鸡东县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中提到,县境内矿产开发以煤矿为主,采煤塌陷面积 3.82 平方千米,塌陷深度一般在 0.1-4.1米。
8月22日,荣华村里已经破败坍塌的民房。受访者供图
成立塌陷办、提供租房补贴、修建临时安置房
多年来,为了解决村庄塌陷问题,当地政府和煤矿也采取了一些措施。
塌陷办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立的。于海江告诉新京报记者,鸡东县于2008年专门成立鸡东县采煤沉陷区治理办公室,归县政府管理,职能是帮助塌陷区居民解决安置问题,起沟通协调作用。鸡东县政府官网显示,塌陷办由一名副县长分管,这名副县长的分工包括负责地方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联系沈煤集团鸡东煤矿等。
于海江表示,“对于还在生产的煤矿,如果周边居民因采煤沉陷问题与煤矿企业发生争议,塌陷办将代表县政府出面协调。”
在经济层面,鸡东县为因地面塌陷而导致房屋无法居住的荣华村村民提供了租房补助。上述《报告》中提到,在2015年到2019年间,鸡东县政府为荣华村危房户提供租房补助每年2400元。其中2015年认定了30户危房户,至2019年逐步增加到132户。
对于村民来说,这笔钱并不够支付租房的费用。一位刘姓村民表示,她家在2015年到2019年间,收到过3次县里给的每年2400元的租房补助,但是,“在县城里租房,一年得近万元,2400元只够在村里租个房子。”
不属于危房户而没有拿到补贴的村民为了自身安全,不少人也自掏腰包租房子住。东云家虽然进水严重,但2019年才被划定为危房户,在此之前,她已经租了六七年房子。
目前,还在村子里住的大多是老年人,有些人的房子已经是危房,但因为负担不起租房的差价,只能继续住着。“能搬的都搬了,还住在村里老房子的,都是家里特别困难的,谁家房子塌了谁倒霉。”一位村民说。
于海江说,近期会将今年的租房补贴发放到位,塌陷办正在协调鸡东镇政府和沈煤集团鸡东煤矿,为房子无法居住的村民提供2000-5000元不等的租房补贴。房屋受损情况的核实工作已经进行到尾声,“此前也进行过房屋鉴定和统计,还需要确认最新情况。”
另一项措施是,据上述《报告》,2014年,鸡东县和沈煤集团协商修建了一批临时安置房,其中沈煤集团鸡东煤矿出资80万元,鸡东县政府出资37万元。99户已无法居住的危房户中有45户在2014年入住。
然而,“安置房建了没两年也沉陷了。”李老实说,由于临时安置房就建在村子里,一样没能抵挡住土地沉陷,被淹入水中。他提供的视频里也可以看到,有白色的安置房浸在水里。
9月以来,因持续降雨,荣华村房屋坍塌风险加剧,村委会在会议室里安排了四十多张临时床位,但还不够住。李老实就没能住进去,他一个人回到了老房子,没敢住在大屋里,而是选择一间不到6平米的小屋,“可能还安全点。”
今年夏天,荣华村翻倒在水中的简易住房。受访者供图
整体搬迁的难题
据鸡西新闻网,十多年前,原鸡东煤矿曾经是鸡西市直属企业中债务负担最重、历史遗留问题最多、危困程度最大的企业之一。2005年,鸡西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沈煤集团后,鸡东煤矿开始快速发展,当年实现近2000人的重新就业。
鸡东县政府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新京报记者,沈煤鸡东煤矿为鸡西市招商引资项目,纳税归属于鸡西市。公开资料显示,鸡东煤矿曾获鸡西市“四星级”纳税大户企业称号。
过去,荣华村也有不少村民在鸡东煤矿打工,这几年因为煤矿效益不好,加上矿上的工作辛苦危险,村民更多选择外出务工。目前,村里仍有二三十位村民在矿上工作。
因此,不少村民表示,从未期望鸡东煤矿搬迁或停产,他们只希望能够整村搬迁,从根本上解决自身的安全问题。
荣华村整村搬迁确实是鸡东县一直以来的计划。于海江表示,鸡西市政府计划提供一块土地用于安置,动迁方案还在制定审批,但约6000万元的建设费用需要由沈煤集团和鸡西市协商负责,“何时可以搬迁还没有明确时间表。”
资金问题是主要障碍。《报告》中提到,几年来,村、镇多次将情况报给上级部门,多次和各级部门协调此事。县、镇两级政府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因政府财力不足等原因,造成荣华村塌陷治理问题一直未能开展。
鸡东镇镇长仲良向新京报记者透露,鸡东镇还曾提出过一项分期搬迁计划,计划按房屋受损严重程度,分两批或三批完成荣华村全部村民的搬迁工作。该计划最终因搬迁规模大、资金短缺而被搁置。
8月24日,鸡西市政府督查室在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民互动留言板上回复荣华村村民称,8月19日,鸡西市委常委、副市长魏丙新代表市政府组织鸡东县、沈煤集团召开专题会议,继续研究解决荣华村采煤沉陷相关事宜。
8月24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政民互动留言板,鸡西市政府的回复截图。
于海江也参加了这次会议。他提到,沈煤集团方面参与会议的工作人员直言,要公司一下拿出几千万很困难。但如果全靠政府出钱,政府“财力有限,无法解决所有问题。”
作为全国知名的煤城之一,鸡西市曾经因煤而兴,上世纪80年代,鸡西市煤炭和非煤产业比例曾为7:3。到了21世纪初,鸡西市已经注意到煤炭资源的枯竭和开采效益的降低,并开始进行煤炭限产。同样曾以煤炭开采为主导产业的鸡东县也遇到了转型的难题。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鸡东县地区生产总值有所下滑,从2012年的111亿元减少至2019年的85.6亿元。
此外,在费用的数额方面,双方也存在争议。鸡东镇镇长仲良向新京报记者透露,鸡东镇和沈煤集团协商补偿标准事宜,“沈煤集团方面对房屋受损数据和集团应付的治理费用还有异议。”
9月4日,沈煤集团盛隆公司鸡东煤矿矿党委书记李顺对新京报记者表示,荣华村的塌陷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沈煤集团在收购鸡东煤矿前,该矿区已经生产多年,此前的煤矿企业也对塌陷负有责任。
李顺说,他们正积极配合鸡东镇协商荣华村安置补偿一事。此外,过去十几年间,沈煤集团除了缴纳税金和采煤区沉陷治理费用,也在为荣华村的村民提供其他形式的补偿,“村民修房子、修路、修管道用的材料很多都是煤矿提供的。”
9月10日下午,仲良告诉新京报记者,镇政府已经与沈煤方面达成共识,今年将为超过170户房屋受损居民,提供每户约5000元的租房补助,“预计下周应该会发放到村民手中。”
荣华村村民最期待的还是搬迁。“我丈夫没等到搬迁,我不知道能不能等到。”东云说,村子里六七十岁的老人们会开玩笑地说起,“等搬迁等了十几年,这辈子还能等到吗?”
荣华村的一些房屋已经淹没在水中。受访者供图
新京报记者 韩沁珂
编辑 王婧祎 校对 李项玲
登录后方可回帖